为转变传统的公务车辆监管模式,合理有效配置公务车资源,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费用节约可控、车辆管理规范透明,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推出政企车队监管服务,该服务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对车辆进行资源整合、统一监管,在实现公务出行便捷合理、费用节约可控、管理规范透明、问责科学有效的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车队管理成本,让“阳光车轮”实现有迹可循。

据悉,该方案利用车载定位、无线通信、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技术,将安装在公务车上智能终端所提供的车辆定位、行驶轨迹、行驶状态、油耗信息等与平台信息智能分析能力相结合,为车队管理者提供车辆派单管理、车辆监管、驾驶行为监管、车队高效运营等服务,实现公务用车“数字化”监管,助力客户精细化管理。

同时,为高效地对平台与客户进行统一管理,中移物联政企车队监管服务除了提供车辆管理平台外,还为政企用户提供手机APP服务,用户可在手机上处理用车申请、报警维修、用车监管、费用处理等信息,方便政企车队管理人员各司其职,高效管理!

接下来,中移物联将持续服务于政府相关部门所关注的人及与人出行相关的安全监管需求,重点围绕城市安全出行、政务出行、出行资产追溯、应急调度等出行监管领域,助力其信息化持续发展与创新,争取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出行监管做出贡献。

相关资讯

  • 用车管理存在的几大痛点,你的企业占了几条? 

    用车管理存在的几大痛点,你的企业占了几条?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但大部分企业依然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管理企业车辆。对于管理者而言,管理手段落后,车辆管理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于企业而言,员工工作效率无法提升,不仅浪费了人力与时间的成本,整体工作运转也越来越难。传统的公务用车管理弊端,总结为以下4点: 痛点1:纸质化办公,工作效率低 纸质化办公流程需要大量人员参与,人工登记、人工安排车辆,不仅需要花时间进行对接,而且无法做到全方位的追踪和监管车辆,车辆实际位置与行驶情况,都需要与用车人和司机逐个询问并核实,影响企业整体办公效率;用车数据也需要人工手动整理,浪费时间且信息查询困难,数据也容易出错或丢失,管理统计效率低下。 痛点2:车辆调配难,耽误业务进程 由于缺少实时的监控平台,缺乏完善统一的管理制度,无法随时查看实际的公务用车的情况,对于调度员来说,指派出车任务很难进行,常出现车辆使用混乱、急需用车时没有空闲车辆使用、公务车不知去向等情况;而用车人在不知道车辆排班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申请出行时间上产生冲突,申请被驳回后反复申请,严重耽误业务进展。 痛点3:车务信息繁琐,管理效率低 公车的日常车务信息繁琐,所以车辆较多的企业在车务管理上非常困难,例如加油、保险、维修、停车费等诸多车务数据很难做到简单轻松的录入统计,保险、保养和年检到期时,单凭人工纸质记录,很容易发生错过保险和年检等情况,给企业造成额外的损失。 痛点4:公车私用常发生,报销难界定 公车私用的问题是公务车使用中很严重的一个问题,不但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额外花销,还败坏企业形象,传统的公务用车管理无法查看车辆行程,自然也无法彻底杜绝公车私用;而私车公用的费用也难以判定是否公用,企业报销过多增加成本,报销太少影响员工积极性,还会降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程度。 汹涌的“数字化”浪潮已经扑面而来,席卷了各个领域,企业要想跟紧新时代的脚步,就必须要实现数字化协同管理,如何将公务车纳入数字化的范畴、实现对企业车辆高效协同管理,已成为企业亟需跨越的门槛。

    行业资讯 2022年4月28日
  • 纽约大学开发新数学模型 优化模块化车队路线

    纽约大学开发新数学模型 优化模块化车队路线

    据外媒报道,纽约大学(NYU)坦登工程学院(Tandon School of Engineering)C2SMART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新算法,可以为模块化车辆(MV)车队规划最有效的路线,即专用于在城市中输送乘员的车辆,从而消除了重大障碍,使这种类型的交通系统成为现实。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论文中描述道,研究人员采用一种称为MILP(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来优化MV系统中乘员的服务时间和车辆的出行成本。该模型考虑了乘客接送、途中换乘以及车辆的可变容量,以确定车辆运营的最佳路线和时间表。 传统的公共交通和需求响应型交通系统可能面临适应旅客需求波动的挑战,导致出行时间长、能源效率低下、交通拥堵和财务浪费。 厢式货车等低容量车辆在高峰时段可能会行驶缓慢且过度拥挤。当需求低迷时,公共汽车等大容量车辆可能基本上无人使用。辅助客运系统等按需服务通常一次只能运送一名乘客,因此运营成本高昂。 MV提供了灵活高效的替代方案。MV车队中的独立车辆可以在行驶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排,作为整体行驶,直到车辆分离。研究负责人、土木与城市工程系研究所副教授兼C2SMAR副主任Joseph Chow表示,与许多传统系统相比,MV可以更快地运送人员,且能耗和运营费用更少。 与纽约大学Tandon博士生Zhexi Fu合作进行这项研究的Chow表示:“MV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方案,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更有效地移动乘员。例如,想象一下同一家公司的员工。每辆车可以搭载居住在相近区域的人员,然后组成一个排,将整个团队运送到工作场所。MV在改善按需交通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可以为人们提供上门服务,包括为残疾人士。” 目前,虽然Nex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正在迪拜进行MV测试,但目前还没有城市在使用MV系统。Chow表示,无法跟踪和路由MV车队一直是实际应用的一个重大障碍。为了构建其路由模型,C2SMART团队使用了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的交通仿真:阿纳海姆网络(Anaheim network)。

    行业资讯 2023年8月10日
  • 车辆管理的审计关注点、审计思路和具体步骤

    车辆管理的审计关注点、审计思路和具体步骤

    车辆作为被审计单位的一项“大额特殊”资产,其使用情况是审计中必须关注的一项内容。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审计车辆资产应关注机关单位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车辆;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者夹带其他费用等方面的情况。 笔者在审计某行政机关单位时注意到,该单位在机构改革前由原3家行政机关单位合并而成。该单位管理的项目资金数额较大,合并前各处室管钱管物方面都有很强的自主性,并且该机关有不少二级事业单位,机构较庞大。根据该单位实际情况,对其车辆管理及车辆使用情况审计思路为:一是需调取的资料有车辆资产账簿、资产卡片、有关凭证、车辆派车单、车辆保养维修审批单及其有关资料;二是需要关注的会计科目有固定资产—交通运输工具、商品和服务支出—公车运行维护等科目;三是需要关注又容易忽视的细节是车辆行车里程、油料使用数量及其车驾人员变动情况;四是需要关注的部门有财务部门、车辆管理部门及其相关部门。 具体审计步骤为:首先是查看车辆资产账簿和资产卡片,了解登记入账车辆信息;其次是查看派车单、车辆保养维修审批单及其有关凭证,找出与账簿和卡片的差异;再询问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结合现场查看进一步掌握线索,落实差异数量和原因,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分析性复核表;最后落实结果、发现问题、揭露问题。通过以上审计步骤,最终发现该单位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占用下属单位车辆、占用外单位车辆、领导超标准配备固定用车等情况。 运用以上方法,笔者在其他被审计单位审计中还发现存在长期使用下属单位车辆、公费报销私人车辆费用、以车辆维修名目报销虚假不合规开支、私人借用单位车辆并报销车辆费用等问题。 (作者:延建军 单位:省审计厅企业审计一局)

    行业资讯 2022年5月18日
  • 交通运输部:货车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交通运输部:货车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5月11日,国新办举行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韩敬华表示,经过前一段时间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货车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还有可能出现反复。为此,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跟踪督导,指导各地严格落实货车通行保障举措,防止过度管控问题反弹,防止政策走偏走样,切实保障货车司机通行更顺畅、行车更安全。 韩敬华表示,货运物流运行畅通,既关乎人民群众“菜篮子、米袋子”等重点民生物资供应,也关乎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资料供应,还关系着广大货车司机的现实生计和基本生活。 为此,交通运输部依托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成员单位,认真贯彻4月18日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指导各地分类精准实施货车通行保障措施,落实“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要求,切实保障货运车辆通行顺畅。 一是政策不加码。要求各地根据货运车辆和司乘人员的实际行程、是否涉疫等情况,精准实施通行管控,不得以车籍地、户籍地作为限制通行的条件。要求全面取消对来自低风险地区的货运车辆防疫通行限制,对于司乘人员来自低风险地区,也就是通信行程卡绿色不带*号的货运车辆,各地不得随意限制通行。 二是查验不劝返。对于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号的货运车辆,在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体温检测正常的情况下,各地区要予以放行、不得劝返。同时,指导各地建立货车司机健康码“弹窗”、赋码等异常状态申诉绿色通道,对于符合要求的司乘人员及时解除异常状态,保障通行。如河南省发布致货车司机的公开信,向社会公开承诺,只要健康码不是红码,就不劝返、不隔离。 三是检测不等待。对于司乘人员通信行程卡绿色带*号的货运车辆,如到达目的地时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的,应采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要立即放行,不得以等待检测结果为由限制车辆通行,可对防疫检查点至目的地实行闭环管理措施,并实行核酸检测结果动态追踪机制。 四是核酸不重检。督促各地落实货车司机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要求,有效期内禁止重复检测。我们也指导各地在地方联防联控机制框架下,在防疫检查点附近配套设置核酸检测点,并在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密核酸检测点,便利货车司机及时开展检测。如广东省对所有入粤的货车司机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并对实施闭环管理的货车司机发放生活补贴。目前,全国300余个地市已出台为货车司机提供免费核酸检测的政策。 韩敬华表示,也提请广大货车司机朋友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要严格执行消毒消杀、佩戴口罩、核酸检测、接种疫苗、健康监测等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在日常装卸货物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场站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在车辆途经中高风险区域,需要临时停靠、加油和休息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在车辆进出疫情严重地区的物资中转调运站、接驳点、分拨场地,以及在公路口岸装卸货的过程中,要坚决避免交叉作业、长时间停留、非闭环管理。

    行业资讯 2022年5月13日
  • “买分卖分”被重罚,租赁车辆违章自助处理迫在眉睫

    “买分卖分”被重罚,租赁车辆违章自助处理迫在眉睫

    作为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必须直面一个问题,车辆违章后,如何处理? 以前车辆违章,首先是司管通知司机去处理,大多数司机都会及时处理消分,但是对于部分“不守规矩”的司机,甚至是弃车跑路的司机,网约车公司面对车子几十上百条的违章记录,也是头疼的很,只能自己想办法消分。 新政重拳打击“买分卖分”,租赁车违章处理成难题 众所周知,为从源头减少买分卖分行为,公安部4月份发布《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根据新规,组织他人实施买分卖分牟取经济利益的“黄牛”,最高将被罚10万元,买分卖分双方也将三倍以下罚款。对于部分依旧想要依靠“黄牛”等特殊渠道处理消分的租赁公司,可要小心了! 试想一下,您所在的企业有几台车?车管查询违章等车务信息需要多少时间?您每年的违章处理成本坏账有多少?低效的管理方式是否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行业资讯 2022年7月27日
  • 智向未来!康迈向车队用户交付首批智能轮毂产品

    智向未来!康迈向车队用户交付首批智能轮毂产品

    3月13日,康迈中国首批智能轮毂Smart Hub™产品交付暨装车仪式在山东潍坊康迈工厂举行,康迈中国的多位工程师参与此次活动,并在现场规范指导,共同见证康迈智能轮毂产品向首批用户交付,助力物流运输车队实现智能联网管理,为车辆运行保驾护航。 作为全球领先的商用车行业轮毂生产企业,康迈一直在致力于数字化产品的开发,本次交付装车的Smart Hub™产品是康迈在2017年推出的智能轮毂诊断系统,可让驾驶员和车队管理者查看轮端健康状况的实时数据,并在出现紧急情况前事先预警,提高车辆运营效率,避免紧急事件。目前,Smart Hub™产品已经在北美应用于大量车队用户,装车数量超过10000台。经过在不同车型、不同路况、不同地域的大量测试,康迈于2023年将产品正式引入中国市场。 首批交付仪式现场为4辆重型牵引车安装了智能轮毂设备,其均为山东潍坊至周边港口及江苏南京的专线牵引车,因为高出勤率的要求,车辆工作强度较高。安装康迈智能轮毂产品之后,车辆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可以满足最高的出勤率与运营效率。 敢于吃螃蟹,康迈智能轮毂产品魅力何在? 作为康迈智能轮毂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批量订单,车队管理者为何赞不绝口,这套系统究竟有何魅力,在此笔者为大家讲解一下其作用和价值。 现如今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已经在商用车行业进行了渗透,车联网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物流车队的青睐。康迈的系列数字化产品是一个模块化的车联网系统,包括目前引入中国的Smart Track™车辆轨迹监测、Smart Air™胎压监测和Smart Hub™轮毂状态监测,以及今后会陆续引入中国的管路压力监测、轴荷监测,正在测试中的货物跟踪、主挂匹配等应用模块。负责实现这些功能的传感器安装在监测位置,通过车域网VAN进行连接,再由应用程序接口 API反馈到终端以便管理人员查看。 ·Smart Air™ Smart Air™传感器安装于车辆轮胎气门芯位置,监测胎压情况,几十秒发送一次胎压数据,如果发现胎压下降达一定幅度,或达到高/低临界值便会自动报警。这样一来,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胎压状态,以防止车辆出现慢漏气、跑偏、过早磨损等现象,延长轮胎和胎面寿命,降低爆胎风险;合适的胎压也有助于提升燃油效率,节省燃油费用。如果出现轮胎扎钉等现象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 康迈的Smart Air™胎压监控是一个智能系统,它部署有强大的后台算法和计算能力,能够基于车辆运行中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自动优化工程模型,在数据发生变化时根据历史规律分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从而尽早发出预警信息,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Smart Hub™ Smart Hub™传感器安装于车辆轮毂上,收集轮端的振动和温度数据,基于康迈数十年的工程积累,通过工程建模、数据科学和高级分析、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轮端健康状态的可视化和实时预警。车辆配置了Smart Hub™,便可以通过轮端的振动和温度得知车辆轴承和油封是否有磨损,轮胎是否有严重损坏,是否有慢漏气等情况,并及时预警。司机或车队管理者在远程便可对车辆轮端和轮胎的状态进行充分了解,避免过热起火或轮毂飞出等重大安全事故。 此外,通过Smart Hub™反馈回的振动和温度数据,结合Smart Track™轨迹监控,能够更好的了解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使用行车制动器/辅助制动装置的频率,让车队管理者及时纠正驾驶员的制动习惯,避免轮端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提高车辆使用寿命,提升燃油效率。 编后语: 从Preset®到Smart Hub™,康迈的每一款产品都影响着全球商用车的制造理念。在康迈进入中国之前,市场上均采用脂润滑轮端,PreSet®产品的推出,让低成本高可靠的油润滑轮端成为了高端重卡的首选,受到长途干线物流用户的青睐。现如今,康迈通过Smart Hub™等智能产品将轮毂总成可视化进一步发展,让用户能够对轴承、油封、胎压等零部件的健康状态有着更好的了解,进一步推动我国干线物流的高效管理及运行安全性。

    行业资讯 2023年3月28日
  • 红海市场杀出的细分蓝海,车队管理改变商用车命运的「核武器」

    红海市场杀出的细分蓝海,车队管理改变商用车命运的「核武器」

    对于智能商用车,尤其是货运车来说,横亘在增加盈利和商业化运营中间的一道坎,就是车队日常维护能力的建立。 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大多数是有司机以及线下维修网点、车队基地提供日常用车的一些维护,常见的主要是车辆故障。 相比而言,货运车需要长时间的连续运行以及更少的停工维护时间,才能保证盈利的可能性。此外,货运行业危险系数极高、货物多为高价产品。一旦出现事故将对企业造成极大程度的损失。 因此,其日常的司机管理、车辆监管维护与保养维修等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巨大。 如今的车队管理赛道有着将要看尽长安之花的自得,即将迎来的爆发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先看天时:“新冠疫情将智能车队管理这个细分行业往前推进了3-5年。”该行业某高管如此判断。受疫情影响,在全球范围内,货运司机都变得极为紧俏,供不应求。 尤其在司机地位较低的国内,车队对于司机的态度开始发生了180度大转变。同时,车队管理平台渗透率的上升,也为企业与司机带来了良性合作的更多可能性,而不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 据相关调研数据,数字货运平台的GTV(总交易价值)在2020年占道路运输市场的4%以上,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18%; 再看地利:早在2019年,我国公路货运量就已突破416亿吨,货物周转量接近8万亿吨公里,载货汽车保有量超过1300万辆,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人民币,拥有3000多万名货车司机群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公路运输市场。 而作为大型企业,车队管理在其节约成本,增加收益的过程中,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环节,车队管理系统平台市场规模也将持续增长。 根据CIC报告,仅在2020年,中国就约有30%的物流支出是由于规划和管理不善或货物损失造成的浪费支出。 而这种低效率的运营方式也为第三方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外包机会,这些供应商拥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解决这些不足。 然而,在该领域,欧美日前十大企业市占率在10%以上,而中国前十大企业的市占率仅5%。 这从侧面说明,市场教育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但对于相关供应商而言,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蓝海机遇。 更重要的是,近几年,营运车辆推动安全辅助驾驶功能效果显著,高工智能汽车预计,到2025年,控制类辅助驾驶功能在营运车辆中将实现中等规模应用,市场渗透率达40%以上。 智能车队管理平台的价值由此凸显。

    行业资讯 2022年5月12日
  • 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企业如何“搏浪”智慧交通大时代?

    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企业如何“搏浪”智慧交通大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智慧交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在平衡交通压力、解决环境污染、弥补能源短缺、丰富出行方式等问题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信息化与传统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到,要推动C-V2X与5G网络、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统筹建设。与此同时,消费者通过使用智能手机而对接入和沉浸体验形成的更高期待,也在催生着汽车领域的全新体验。 目前,随着汽车向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不断转型,国内汽车供应链上包括整车厂、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系统集成商在内的各方力量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大展拳脚,不仅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远销海外,更重要的是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树立起中国品牌全球化的市场定位。 进击的巨人!看中国汽车品牌扬帆出海 自汽车工业诞生以来,汽车产业历经风云。在如今的智能网联时代,国内汽车厂商开始加速超车。上汽集团和长城汽车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整车制造商,拥有丰富的出海经验和历史沉淀。两者均在海外布局了覆盖“研、产、销”的完整业务体系,并以用户为中心,持续输出领先的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品牌文化。面对汽车“新四化”背景下的机遇,两家车企“扬帆出海”开启新征程,并用傲人成绩书写了一幅中国汽车行业布局全球市场的美好蓝图。 • MG:上汽“新四化”为百年老牌注入新动能 2019年9月,在纯电动MG EZS登陆荷兰市场的首日,一位MG老爷车的车主就迫不及待地将该款新车推荐给他的儿子,并表示:“我希望这是一种传承。” 基于近百年的“全球化”基因,MG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忠实拥趸。如今,依托上汽“走出去”的宏观战略和面向“新四化”的转型,百年老牌再次被注入新动能。2021年,MG累计在海外批售超36万辆,同比增长56.9%,继续保持着自2019年起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的成绩,并在全球17个国家跻身单一品牌销售量前十。 ◇上汽集团全球化战略赋能 与大多数车企“走出去”的战略不同,MG品牌“走出去”的首选目标市场并不是非洲、东南亚等相对容易“攻占”的地区,而是去攻克难度更大、市场更加成熟和广阔的发达国家市场,并在2022年全力发力欧洲这一主流汽车品牌的必争高地。 目前,上汽集团在美国硅谷、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建立起3大创新研发中心,在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建立了4座生产基地,并在海外建成了100多家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了零部件、物流和金融系统,构建了一张超1800个服务网点的全球营销网络。截至2021年,上汽集团已建成欧洲、澳新、美洲、中东、东盟、南亚6个五万辆级市场。对于MG而言,“出海”输出的不单单是一件件产品,更是一整套产品和服务体系。上汽集团强大的体系实力为MG“出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上汽集团其实是第一个在行业中提出“新四化”趋势研判的车企。站在“巨人肩膀”上的MG,这些年来依托上汽集团的强大实力,在汽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方面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同时,这种技术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品优势,MG领先的产品品质已经获得了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旗下车型在满足“中国标准”的同时,还满足世界造车体系中以严格著称的“欧洲标准”,成为其出海路上最可靠的“硬实力”,赢得了来自消费者、行业专家和媒体的大力赞誉。 超千台MG电动车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口整装待发 通过欧洲内陆公路网络与海路发往各经销商处 ◇ 在新兴市场探索差异化的智能网联技术 依托上汽“新四化”技术优势,MG旗下MG ONE有望成为将智能化浪潮带出海的典范。MG ONE集智能与潮流于一体,除拥有上汽一贯的高品质和高性能之外,高科技也是这款车型成功出圈的关键,这一点在其科技配置上显而易见。 MG ONE搭载的是基于7纳米制程工艺打造的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领先于汽车行业普遍采用的14纳米制程,能够实现更强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作为性能王者,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集成多核高通AI引擎、高通Spectra ISP、高通Kryo CPU、高通Hexagon处理器和高通Adreno GPU,集多领域的先进性能于一身,并支持沉浸式图形图像多媒体、计算机视觉和AI等功能。此外,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还是洛神智能座舱系统的智能大脑,不仅为30英寸环抱式三联屏带来智胜体验,支持智能跨屏交互和极度流畅的高速操作、超高分辨率的屏幕画质以及真实细腻的渲染效果,还配合AI语义Powered by达摩引擎,支持高效精准的AI深度语义识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未来座舱的期待。 MG和高通的关系,就像汽车与智能化和网联化之间的关系一样,既是强强联合,也是全球化战略的相互成就。作为车企,MG更靠近用户,拥有大量汽车核心技术的积累和用户使用习惯的反馈数据;作为技术公司,高通更专注于移动和计算技术的研发,在汽车领域有超过20年的投入,全球已有超过1.5亿辆汽车采用了骁龙汽车智联平台。 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崔卫国表示:“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一场跨时代的变革之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车企共同的布局方向之一,而高通推出的骁龙数字底盘在决定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领域有强大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成果。一方面,高通与MG联手能为MG提供行业领先的技术,让MG产品能更快用上更好的技术;另一方面,MG广泛的用户群体覆盖,也为更多高通先进的技术在实车上落地提供了助力。” 凭借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先发优势,MG在海外推出的产品会比当地的汽车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不仅如此,MG还会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消费者的用车偏好与需求,进行本地化的更新优化,以满足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从而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一致认可,MG更被人民日报头版称为“我国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品牌! • 长城汽车: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实现“换道超车” 1997年10月,第一批长城皮卡出口中东,拉开了长城汽车进军海外的序幕。如今斗转星移,基于20多年的出海历史底蕴,长城汽车针对“全球大布局”、“研发大投入”、“企业大变革”和“用户大运营”重新定位,通过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全面、彻底转型,为其全球化战略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截止2021年,长城汽车整车出口已达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形成了7大规模性重点市场,海外销量突破了14万辆关口,同比增长103.7%,海外销量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新赛道上持续深耕 作为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车企之一,长城汽车深谙只有把握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机遇,持续提升竞争力,才能进一步实现走向全球的目标。 从技术角度来看,长城汽车已经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优势: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深入高效燃油、混合动力、纯电驱动、燃料电池等多个技术领域,发布3.0T+9AT/9HAT超级动力总成,发布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大禹电池技术多项专利,推出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解决方案——“氢柠技术”;而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完善体系布局,战略投资地平线与同光股份,成立咖啡智能生态联盟,并推出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智慧线控底盘等前瞻技术产品,持续推动企业向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转型。 长城汽车登陆第43届泰国曼谷国际车展 基于此,长城汽车得以在海外布局多达十余款产品,包括第三代哈弗H6、长城炮、哈弗JOLION等车型,不断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创新智能的驾驶体验。同时,长城汽车旗下魏牌已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将于近期上市,与豪华品牌直面竞争,完成从“源自中国”到“代表中国”的重大突破。 ◇ 以深度本土化策略聚焦海外年轻市场 面对重要海外市场,长城汽车采取的是深度本土化策略,致力于赢得广大年轻用户的信赖和支持。首先,年轻人作为未来汽车购买力的主要力量,代表着与时俱进的文化和态度,反映了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年轻人为伍也就代表着与未来的购买力为伍。比如在泰国市场,长城汽车率先发布GWM品牌超级符号,以此作为尊重Z世代群体对个性、多元价值需求的新起点。 另外,针对不同市场用户的需求,长城汽车也在不断推进符合当地文化氛围与兴趣取向的用户活动,以全面满足不同市场用户对产品和品牌商的差异化诉求。比如今年,长城汽车将在欧洲市场交付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并推出以社交、智能生活为核心的汽车品牌APP,来推进智能、低碳出行和拓展用车相关生活场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长城汽车不断走向世界,长城汽车的品牌向上力也得到了增强。现实表明,在部分国际市场,长城汽车旗下产品的售价不仅远超国内,同时也高于当地其他主流品牌,且依然受到了消费者的持续追捧,这说明长城汽车塑造的高端汽车品牌形象已具备一定市场基础。而这也不得不提到长城汽车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高通。 ◇ 携手高通打造智能出行新体验 数据显示,在智能出行体验的持续焕新下,今年4月,长城汽车智能化车型占比提升至89%,三大技术品牌车型占比超66.2%,这表明高价值、高智能化产品已经成为长城汽车的销售主力。而与高通的合作,为长城汽车实现产品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智能座舱领域,长城汽车率先采用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打造专属智能座舱平台,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领先量产。相比上一代主流车机系统,其CPU运算能力提升2.5倍以上,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处于行业一流水准,为数字座舱提供核“芯”支撑,给予用户迅敏智慧回应。更有畅快多屏联动,将智能座舱科技感拉满,操控指令瞬间响应,操作顺滑流畅,带来自如屏幕交互体验。 魏牌摩卡DHT-PHEV内饰座舱 长城汽车表示:“与高通的合作是强强联合,能够为长城汽车智能化进阶提供强力的技术保障,实现技术产品的行业领先与率先落地,为用户带来更智能化的未来出行体验,同时赋能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的升级。” 写在最后 汽车的发明已逾百年,自那时起,汽车解决了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个人机动性,并且始终是我们工业社会的核心支柱产业;如今,交通领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革时期,信息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绿色可持续化正在对传统交通领域进行全方面、深层次的重构。在这场浪潮中,中国企业凭借先发优势、资源整合优势以及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成功的商业模版复制和先进工业文化输出,为全球提供增长与科技进步的新引擎。 当然,无论是上汽名爵、长城汽车,还是移为通信、有方科技,它们的行动都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一处缩影,而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在直接或间接地走向世界。比如高新兴基于高通MDM9x07芯片系列打造的车载连接OBD,为TMO(K1)、Vivint等运营商深入北美和欧洲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美格智能为icar visions提供了同样基于高通MDM9x07芯片系列打造的车载智能移动视频监控解决方案,使其业务“奔驰”于全球40余个国家和地区间;移为通信通过基于高通9205 LTE调制解调器打造的车载智能终端,不断在北美、欧洲、韩国、澳洲等市场拓展“朋友圈”……它们正凝聚起来,共同谱写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华章。

    行业资讯 2022年6月10日
  • 二手车再营销,看德国的公司车队怎么做的

    二手车再营销,看德国的公司车队怎么做的

    在欧洲的新车市场中,主要有以下几类上牌主体:个人、公司/企业、汽车经销商、汽车制造商和租车公司。而其中公司/企业上牌量占总上牌量的近60%,甚至有些欧洲国家的公司车会占到新车市场的70%以上。 公司车是指企业中作为公共使用的车辆或个人员工使用的车辆。公司车主要是由于从事现场服务和客户服务的员工需要,另一方面是为员工提供福利和保留重要员工的需要。公司车通常是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组成部分,因而不计入个人收入,对这部分福利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企业来讲,公司车是企业资产,可以申请增值税扣减和折旧注销。 由于公司车市场是欧洲汽车市场中一个重要的体系,在业界通常被称为车队市场。车队市场统计时不包括汽车经销商或制造商上牌的车辆和租车公司的车辆。为了明确区别,很多时候会用True fleet来称呼。 欧洲公司车队市场概览 • 德国、法国、荷兰是欧洲公司车市场最大的三个国家。 • 公司车采购的主要形式是租赁。 • 几家顶级租赁公司在欧洲拥有约1000万辆公司车。 •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公司车辆保有量近2.5亿辆,预计未来三年公司车队量还将继续增长。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扩大、公司车是吸引和保留人才的杠杆以及新兴最后一公里出行企业数量增加。 • Full-service leasing越来越受到公司车队欢迎,中小型企业现在也更多转向租赁,尤其对中短期的汽车订阅感兴趣。 • 尽管燃油车仍然是欧洲公司车主流,但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40%的公司车队已增加了电动车份额。 • 影响公司车队电气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是充电设施不足。 车队管理市场空间数十亿欧元 欧洲有全球最大的公司车队市场,车队管理在欧洲已成为一个具有数十亿欧元规模的市场。过去公司会采购并拥有自己的车队,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租赁车辆的方式,以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并将残值风险转移给外部各方。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将车队管理外包给专业公司以降低成本。 车队管理公司(Fleet Management Company)通常为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提供服务。包括购买、融资/租赁和服务以及在合同终止时转售车辆也称车队再营销。在欧洲,车队管理公司最初是从银行业中发展起来的。 因为银行不仅从车辆租赁业务中获得利差,还可以通过提供其他服务获得额外的经常性服务收入,而且风险可控、可管理。后来汽车制造商OEM的金融服务公司也纷纷进入车队管理业务行列。 欧洲主要车队管理公司有:荷兰LeasePlan,法国巴黎银行旗下Arval, 法国兴业银行旗下ALD, 宝马旗下Alphabet, 隶属戴姆勒FS的Athlon, 西班牙Santander,PSA的Free2Move,大众汽车金融,Stellantis集团的Leasys以及德国的Deutsche Leasing等。欧洲TOP 5 的车队管理公司占据了欧洲车队市场50%以上的份额。 车队管理业务模式 车队管理是一项服务业务,其核心要素是资金和效率。车队管理公司业务最初仅为银行提供的资金服务,随后扩大到与车辆相关的维修保养或事故管理等,现在又继续扩大到与驾驶者出行相关的服务。 车队管理公司(FMC)利润的核心驱动来自融资,占总利润的30%~35%。预测租赁合同结束时车辆的残值是车队公司运营的关键能力,因为它决定了月租费和再销售利润。 车辆采购虽然不是FMC的主要利润来源,但是决定其业务规模的关键。FMC的高订单量通常对应的是强大的购买力,因而能够要求OEM提供高折扣。这些折扣大部分会转让给终端市场,以提供有竞争力的月费,但剩余的折扣还是可以成为FMC的收入。 车辆服务是车队利润最大来源,占50%。通常FMC会将其提供的服务(至少部分服务)外包给第三方。通过提供车辆服务FMC既获得收入,又加强了客户联系。 车队管理公司业务板块及利润构成 常见的FMC提供的车辆服务有10项:车辆上牌、缴费和违章管理、车辆记录和驾驶员风险检查、充电/加油管理、轮胎管理、车队管理系统、车辆保养管理、替代车服务、私人驾驶管理和事故管理。 然而,越来越多的车队管理公司已开始从以车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变为出行服务供应商。 以客户为中心的出行服务主要有:多种出行选择服务,如Alphabet提供的Alphaflex服务;企业内部车辆共享服务,如ALD为其公司客户提供的ALD Sharing;出行卡服务,就是为车辆驾驶客户提供一种支付卡,用于支付所有类型的出行费用,如火车、公交、停车、过路、加油/充电等。 公司车队再营销的五种方式 公司车队再营销是指当公司车队准备被替换时,转售车队车辆的过程。车队再营销有很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车队车辆拍卖、检查、维修和确定底价。 车辆再营销占车队管理公司总利润的20%。再营销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二手车的销售价格高于原来预测的残值。另外,车队管理公司会在合同结束时向客户收取一些罚款,如车损和超过的里程数等。 常见的公司车队再营销有五种方案: – 车辆拍卖(线上、线下) – 公司车队经营方和租赁公司达成利润分摊协议 – 转售给车辆的使用方或个人 – 转售给经销商(租赁公司合作经销商或独立经销商) – 综合方式/多渠道方式 1、车队再营销方案一:拍卖 车队管理公司/租赁公司通常会与多家二手车公司合作进行公司车队再营销。对于直接采购的车辆,最常见的再营销方式就是拍卖。在欧洲BCA和美翰等再营销公司组织的拍卖最受车队管理公司欢迎,而且这类大型公司组织的拍卖也很高效。 对于车队管理公司和租赁公司来说拍卖能够有效地管理库存天数,从而确保现金尽快返回。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通过拍卖可以获得稳定的和车况良好的二手车库存。拍卖一般是线上和线下混合进行,然而,疫情以来纯线上模式越来越多,很多拍卖公司也不断加强数字化技术,创建全线上的拍卖体验。 2020年美国考克斯汽车集团以“ Manheim Express“ 为品牌,在德国推出其B2B二手车在线拍卖平台。因为在车辆拍卖前,除了要办理车辆消牌以及物流运送等常规性事务,还必须对车辆的所有损伤进行记录和评估,然后确定起拍价格,最后收集所有车辆信息并拍照存档。 Manheim Express运用数字化新技术,为B端客户量身定做了一个竞价流程,目的是将所有拍卖步骤整合到一个应用程序内,以节省时间,也让经销商更容易使用。该应用程序将能够读取车辆的VIN码,在40秒内系统通过德国汽车数据资信公司DAT的数据库检索出车辆设备数据和其他数据。 在记录车损方面,Manheim Express引入人工智能(AI),利用手机摄像头识别车辆的外部损坏并自动记录程度。这不仅可以让潜在买家更好地评估车辆,进一步提高平台车辆上市速度,节省经销商的时间,还能减少人为错误率,减轻经销商工作。 车损记录之后,经销商会收到一份车损评估报告。经销商可以将评估报告通过一个接口传输到德国汽车评估机构Autobiz获得评估价格。卖方可以使用该价格进行交易,也可只把它作为一个参考价。 通过平台达成交易,Manheim Express向买卖双方各收取69欧元。拍卖结束后15分钟内,买方会收到一封电子邮件,Manheim Express自己的物流服务系统CarCourier会在48或72小时内安排车辆运送。 2、车队再营销方案二:利润分摊 利润分摊方案通常是车队管理公司/租赁公司与公司车队经营者就再营销收入进行谈判,然后利润分享。据FleetNews研究发现,80%以上的租赁公司会有车辆残值共享的计划。 但是这个利润分享方案没有硬性规定,车队管理公司/租赁公司可以做一个固定协议模板,如5-5分成,但是公司车经营企业也可以与其签约的租赁公司达成不同的分享协议。 公司车队的经营企业需要对租赁公司的再营销部门有充分的信心,并详细了解账面价值和当前市场条件之间的差异。利润值可能会跟预测的不一样,会有亏有盈,双方的分享协议就是风险与利润共享。一般来讲,协议是基于拍卖当月的上限价格,再加上5%的让利给租赁公司做“缓冲”。 3、车队再营销方案三:转售给车辆的使用方或个人 对于租赁公司和直接购买车辆的车队经营企业来说,将返还车辆转售给车辆驾驶者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案。因为这可以快速出售返还车,并节省了拍卖费用和运输费。 对于公司车队经营企业来说,这也可能是利润最高且最高效的方案。因为公司车驾驶者对车况非常了解,而且通过这种途径购买的价格会比另外从经销商那里购买一辆二手车要低一些,同时在车辆剐蹭或其他损伤方面的赔偿也会得到大幅优惠。 很多租赁公司在租赁期满后,会允许公司车驾驶者或其家人以当时市场交易价格购买该辆公司车。据FleetNews调查,目前大约8%左右的公司车处置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这种方式看起来对各方都有利,但是选择这种方式的公司车驾驶者还是少数,因为大多数公司车驾驶者都希望继续享受公司车的福利,驾驶一辆新的公司车。 4、公司车队再营销方案四:转售给租赁公司合作经销商或独立经销商 有合作经销商的租赁公司,自然会将租赁返还车辆分配给自己合作的经销商网络处置。但对于那些直接购买的公司车队,也可以考虑出售给合作的经销商。 对于中小企业的车队来说,将车辆卖给当地的独立经销商比花钱将车辆送去拍卖更有效。也许将返还公司车拿去拍卖能获得更高的价格,但是其中涉及的时间和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车队来讲是不值得的。 然而,今年一些新兴的二手车电商,如欧洲最大的二手车电商Auto 1 ,通过高效的系统、广泛的物流站点和快捷的运输服务,已成为中小企业车队再营销的重要合作伙伴。欧洲境内的独立经销商均可以与AUTO 1 合作,即时从平台上挑选和采购车辆。 对于中小企业车队的经营方,AUTO 1 有两种灵活的车队返还车处置方案。一种是由AUTO 1 上门到指定地点提取返还车辆,在AUTO 1的合作检测机构做车况评估和定价,然后将车辆放在AUTO 1的平台上出售。这种方法的优势是高效、节省仓储成本、资金回笼快。 第二种是车辆在公司车经营企业处做车况评估和定价,然后放到AUTO 1的平台上出售,当车辆销售之后,AUTO 1上门提取已售出车辆,送至买家。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流程快捷、车队经营企业对车辆评估有更高的灵活性。 5、公司车队再营销方案五:综合方式/多渠道方式 公司车队可以选择多种再营销方案,以实现最高效和利益最大化的销售结果。因为二手车价格是不断波动的,这个月最好的方法,到了下个月就可能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因此,公司车队的再营销策略需要灵活,允许对市场条件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动态渠道管理,在最有利的时候将正确的产品提供给最佳受众。 许多租赁公司使用多渠道的方法处置公司车队。例如,ALD使用自己的在线销售平台ALD AutoSelect。通过Auto-Select,经批准的特许经销商和独立汽车零售商可以在线查看库存,并决定是否在线竞价或 “立即购买”。ALD还通过拍卖出售其很大一部分库存,包括实体拍卖和在线拍卖。 一些直接购买的公司车队也会使用一种以上的处置方法。 比如德国的大型超市连锁Lidl,该公司拥有货车、轻型运输车还有1000辆员工用车,对于员工用车,会采用转售给员工个人。不过前提是确保员工购买是自己使用,而不是想转售获利,因为公司会以比较优惠的价格转售给员工个人。 对于公司用车和货车,会采用拍卖的方式,因为这些车辆通常都是四年以上、里程数较高的车辆,向其他商贸企业拍卖会有更好的效果。

    行业资讯 2022年10月31日
  • 疫情反复下车辆管理如何保障隔离运力? 

    疫情反复下车辆管理如何保障隔离运力? 

    疫情反复之下,人员转运、物资运输、生活物资配送都涉及车辆运输,如何管理车辆才能保障疫情期间运力、高效有序进行? 第一步:给车辆装上智能设备 车联网的发展让车辆管理不再只是“经验之谈”,通过给车辆安装GPS定位设备、车载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各类传感器,采集车辆位置、轨迹、快关门状态信息。 第二步:选择数字化车辆管理平台 数字化车辆管理平台可对GPS定位设备采集的车辆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生成不同维度的车辆管理运营报表(如:轨迹、告警报表等),管理员对车辆的情况一目了然。 第三步:车辆管理平台疫情期间的应用 在疫情之下,车辆管理可助力疫情防控、提高车辆使用效率,保障人员转运、物资配送的高效进行。 助力疫情防控 1、开关门预警 车辆管理可监控运输过程中,车门的开关状态,一旦违规开门告警信息实时通知到管理员,避免因不正当开门造成疫情的二次传播;同时,可形成开门记录,做到操作有迹可循。 2、车务管理 为避免病毒交叉传播和感染,对隔离人员运输车辆的消杀管理也十分重要。通过数字化车辆管理平台,可对车辆的消杀信息进行管理,让管理者做到“心里有数”。 提高运输效率 1、路线规划 通过路线规划实现车辆的高效运转,专车专线可避免路线交叉导致的运力重复、浪费,提高运输效率。 2、车辆定位 调度管理员,可在监控室实时掌控车辆位置和分布情况,及时掌握车辆动态,进行高效有序的车辆调度,减轻大面积疫情造成的运输负担。 3、驾驶员行为分析 疫情的大规模爆发,除了运力吃紧外,驾驶员长时间工作也会造成安全隐患。车辆管理平台支持对驾驶员的行为分析,降低事故发生率,进而提高运输效率。 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司机状况进行驾驶行为分析,当驾驶员面部被严重遮挡或者严重偏离超过10s,触发告警。检测到驾驶员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可进一步识别行为属性,可识别打电话、抽烟、闭眼、打哈欠、分神、左顾右盼等多种类行为属性,并及时发出告警,警醒驾驶员。

    行业资讯 2022年6月9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5-52349561

邮件:market@jsecode.com

时间: 8:30-18:00(工作日)

申请体验
TOP